客服热线QQ:1989836242  |    |  客服中心  |  网站导航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商学院 » 战略发展 » 正文

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魔咒是什么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2-08-20  浏览次数:63
核心提示: 中国的经济现在是民营经济的天下,更是民营经济的未来。全国的企业数量有90%以上的是民营企业,民营企业还解决了85%以上的就业
 中国的经济现在是民营经济的天下,更是民营经济的未来。全国的企业数量有90%以上的是民营企业,民营企业还解决了85%以上的就业问题,75%以上的税收问题。可以说,哪个地区的民营企业发达,人民生活水平就高,地方政府也就富庶。改革开放的30年,从某种意义上讲,是民营企业的30年。目前无论从管理水平,还是市场竞争能力,还是员工的整体素养,民营企业阵营都可以自豪地与其它类型的企业抗衡,甚至比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都高。

  但中国民营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,比如,每次经济危机的到来,倒下的企业当中,绝大部分却也是民营企业。比如,中国企业500强当中,民营企业无论从数量还质量,都整体偏弱。那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魔咒到底是什么呢?

  我认为主要有三:

  一、胸怀不宽,眼界不高。

  我这样一说,一定会引来很多骂声。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当然不在此列,我只讲大概率问题。比如华为的任正非,比如阿里马云,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,比如三一重工的梁稳根等等,这些企业家都是胸怀天下,眼越云宵的主儿。特别是华为的任正非,阿里的马云,他们都掌管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企业,管理也非常规范,但自己的股份却都在5%以下。记得当年阿里上市后,有记者问马云,您这么小的股份,会不会失去对阿里控制权?马云的回答真是大气磅礴:阿里离开马云,就不是阿里了。这是何等的自信与从容。对一个企业的管理,一定不是资本的管理,如果仅仅是资本的控制,把企业当作自己的“自留地”、“私房菜”,这家企业管理得多好,恐怕只有天知道。

  前几年蒙牛在“神坛”的时候,牛根生引用过古人的一句话,曾经激励过很多职业经理人远赴塞外。这句话就是:财聚人散,财散人聚。不管蒙牛今天怎么样,但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好话。各位细数一下身边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就知道了?为什么留不下人才?说到底是薪酬在作怪。同是民营企业的娃哈哈,有三万多名员工,却从不用猎头,人才流失率一直在5%以下。我想员工这份归宿感,与宗庆后在业内出了名的慷慨不无关系。

  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,还沉醉在企业发展壮大是一已之聪明的幻想之中。因为太过自信,所以容易盲目自大。其实,这些企业不一定知道,过去自信,是自卑的体现。

  过于自信,就容易让自己胸怀不宽,进而眼界不高。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到了胸怀与眼界“突围”的时候啦。你胸中没有员工,没有市场、没有天下。员工胸中如何有你?市场胸中如何有你?你如何可能进一步赢得天下?

  胸怀如何“突围”?说到底,还是看民营企业家,会不会将企业变成员工的企业?大家看看资本市场,有多少民营企业基本是家族独大的情况?有多少民营企业家族上市之后,是如何管理公司,如何套现的?只顾自己一夜暴富的主子,哪里会有能人跟随?他们想的可能更多的是上市之后移民去了,盘算着如何早点离开中国这个被他们污染的天空去了吧?

  我们不说向一些伟大的企业学习,任正非、马云、宗庆后之流,就是民营企业家的楷模。去年底网上疯传华为的孙亚芳离职事件,说得有鼻子有眼,很多朋友也给我打电话求证,我却死也不信,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。
为什么我信任正非,绝不是因为我在华为工作过,而是因为我对任正非胸怀的崇敬。

  2、认识不足,方向不明。

  说民营企业家认识不足,是指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。因为能力认识不足,所以会造成方向不明。可能你不会相信,你会说,我们企业老板,说要做“百年老店”,说要做成“世界一流”的企业,要进世界500强。你现在看看,那些当年喊得越响的企业,现在是何等模样?只喊些连自己都没有底的口号,就能喊出方向来?喊出认识来?

  打个比方,我们自己不管是教授也好,不管是博士也好,为什么孩子却一定要送学校?而且要从学前班送起,然后再一级级往上读?因为我们清楚知道,自己纵然是教授,是博士,也只是某个领域的教授与博士,而作为小孩子的成长,需要众多的领域去猎取“营养”。这些“营养”我们是无法提供的,所以一定要送学校去,让各种学科各类专长的老师教育我们的孩子,这个钱无论多贵,我们都得花。

  再打个比方,教小学的老师与教大学的老师就无法互换,教大学的老师,不一定能够教得好小学。比如听过我课的人都知道,我这个带着浓厚湖南口音的老师,在大学里面或者到企业里面给高管们讲讲人力资源什么的没有问题,但如果去小学讲语文课,可能会让一堆孩子“染”上湖南口音,这样国家“语委”就会找我算账了。所以做老师的,也是有局限的,能够教好一个层级的学生就不错了。

  那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呢?凭什么都信心满满,要带着企业去突围,一定要做强做大?别忘记了,您的能力也是有局限的呀。您只能带几百人的,做几个亿的中小企业,您非要去做几十亿、几百亿。你只熟悉一个行业,你非要去跨几个行业去做。请问你如何驾驭得了?你做死了,也不可能突围的呀。你会奢望“冬瓜秧”长成“参天松”吗?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家,企业越多越大,管理越来越乱,其本身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低。

  国外早有标杆啦,聪明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为什么不借鉴一二呢?摩托做到这么大了,不是还准备让诺基亚收购吗?IBM靠PC业务奠定江湖地位,不是也将PC业务摔给联想了吗?

  民营企业家们,别把企业当自己的孩子,企业就是企业,她不是你的孩子。卖孩子违法,卖企业不违法。当你做不大,经营不好的时候,选择退出,去另起炉灶,也许比自己拼命经营到破产要好得多。

  自己只是小学的老师,孩子长大了,要读初中了,让他去读吧。孩子的明天、孩子的未来,比永远在你的庇护下更重要。韦尔奇曾经说过,如果做不到行业前三名,企业就卖掉,这是何等的气概?

  所以,民营企业家们,给你二个忠告:第一,你不一定具备管理大企业的潜质,将企业做到适度规模,再重视些管理,提升竞争力就好了,别去贪大求全,德国多少隐形冠军类的企业,规模就不大,但他是百年老店,或者是细微领域的强者。第二,如果你的企业具有发展壮大的潜质,记得该出手时就出手,别让企业因为你而夭折。

  3、小富即骄,胸无大志。

  现在的民营企业家可能不认同自己是“小富即骄、胸无大志”的人,至于是不是其实不要紧,更不可对号入座。
我只讲几个现象,供大家校标。

  第一、据报载,中国千万富翁以上的民营企业家们,有30%有移民倾向或者已经部分移民。不管这个报道是真是假,耳边常听谁谁移民到澳洲,谁谁移民到加拿大,这些倒是不争的事实。移民本来是自由选择的问题,但为什么富翁们移民,会让大家忧心重重呢?因为我们印象当中,这些富翁们的发家史,少有来路清白,毫无“原罪”的。你想想看,这些人,将我们的资源破坏了,赚到钱了,最后跑到别的国家去享受蓝天白天去了。自己在中国污染了山河果菜,却安然到其他国家去享受有机果菜去了。有这样的天理吗?

  其实我倒不这么看,这些带有“原罪”的钱,花到什么地方去,都滋生不了真正的幸福。曾经移民海外的企业家,现在又回到国内兢兢业业创业的也不在少数。用当年毛泽东面对林彪副统帅要架机叛国时的一句话:“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由他去吧”。凭他们那点投机水平,跑到市场经济体系发达的国家与地区,除了养老,恐怕几代人也再鲜有作为。

  第二、国家出台的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,应该说很系统、很全面。但各地民营企业的执行情况呢?可能只有民营企业家自己清楚。很多企业都是以管理跟不上,市场竞争激烈为由,拒绝全面执行法律。劳动者是弱者,而地方政府又要追求政绩,追求税收,往往是“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”。

  其实国家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底限,连底限都不愿意遵守的民营企业家们,你除了想以强凌弱以外,还有其它的借口吗?华为、阿里都严格执行了劳动法了,为什么能够越做越强,越做越大?

  一个没有法律与规范意识的企业家,你怎么可能有意识去做好系统,做好管理?没有好的系统与规范的管理体系?你的企业能做大做强吗?这样的企业家严格意义不能够叫企业家,最多算一个赚了钱生意人。
 
 
[ 商学院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商学院
点击排行


购物车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